马克思主义哲学章节练习带答案
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CDE)。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
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CDE)。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
B.复杂多样的
C.可以改变的
D.可以创造的
E.可以随意选择的
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
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
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
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
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
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
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
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
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
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
C.相互贯通
D.相互渗透
E.相互排斥
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
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ABCD)。
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
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
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CD)。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D)。
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实现事物的质变
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DE)。
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
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BDE)。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
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ABCDE)。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对不有
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
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
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ABCE)。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
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
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章节练习:第四章
4.1.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ACE)。
A.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B.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C.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2.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ADE)。
A.农民种地
B.医生诊病
C.学生读书
D.司法人员办案
E.科学家做实验
4.3.关于认识主体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CE)。
A.认识的主体必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B.认识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在物
C.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D.认识的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事物
E.认识的主体包括个人、集团和类三种形式
4.4.对于研究者来说下列现象属于认识的客体(ABCDE)。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现实的人
D.主观精神
E.客观化精神
4.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CD)。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4.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CD)。
A.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过程
B.认识是人脑中固有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认识能够与被认识对象相一致
E.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
4.7.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BE)。
A.柏拉图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E.休谟
4.8.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坚持(ABCDE)。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世界是可知的
E.实践与认识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DE)。
A.不坚持从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B.不坚持可知论
C.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4.10.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因为(AE)。
A.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D.理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才可靠
E.要反映事物本质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4.11.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DE)。
A.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1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在于使理性认识(ABCD)。
A.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B.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C.接受实践的检验
D.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E.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4.1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BCD)。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4.1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具有(ABDE)。
A.同其对象的符合性
B.客观性
C.阶级性
D.正确性
E.绝对性和相对性
4.15.“有用就是真理”这种真理观是(ADE)。
A.主观真理观
B.客观真理观
C.唯物主义真理观
D.唯心主义真理观
E.实用主义真理观
4.16.真理与谬误之间(ABCDE)。
A.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B.二者又是统一的
C.相比较而存在
D.相斗争而发展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17.下列论断错误的有(CDE)。
A.凡真理必有用
B.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公认的看法就是真理
D.真理因人而异
E.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4.18.真理的绝对性表明(ABD)。
A.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
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
D.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
E.真理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4.1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BDE)。
A.相对真理
B.真理的近似性
C.真理包含谬误
D.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
E.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4.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ABCDE)。
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
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4.21.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ABDE)。
A.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主观主义的片面性
C.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D.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4.2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它(ABCDE)。
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C.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
D.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的对象相符合
E.能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并把原先的理论与之相对照,从而判定理论是否正确
4.23.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DE)。
A.实践能对人们的一切认识作出确定的检验
B.有些认识是实践根本无法检验的
C.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历史性
E.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近似的正确性,仍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