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物流导论精品笔记
时间:
未知2
经济类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述
第一节
一、国际物流的定义
国际物流(IL)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它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国际大流通或大物流。
二、广义和狭义的国际物流
广义:各种形式的物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入与流出。
狭义:与一国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
三、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并使国际物流系统总体效益最大。
四、国际物流的特点(北京2006年10月简答题)
1、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2、高风险性
3、物流信息化具有先进性
4、主要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五、国际物流的分类
根据货物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国际逆向物流。
第二节
六、国际物流子系统
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1)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2)创造空间效益。
3)两段性:国内运输段和国际运输段。
4)国内运输段主要工作:发运前的准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工作。
2、外贸商品储存子系统
创造时间价值。
3、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短距离搬移;联接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创造空间效益。
4、进出口商品流通加工和检验子系统
5、商品包装子系统
1)运输标志(唛、唛头,包括目的地名称;收、发货人的名称代用简字或几何图形以及件号)
2)提示性、警告性标志
货物性质:易燃易爆、有毒、爆炸物等。
操作方面:小心轻放、保持干燥等。
6、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特点: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
七、国际物流网络系统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心问题
1、确定进出口货源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和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确定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合理布局。
2、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前提下,确定国际商品有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和数量,确定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的重大战略、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
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国国际贸易的总体规划。
2)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级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3)国际物流网络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要留有余地以备将来扩展。
八、国际物流网络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范围和规模,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多的物流总体目标。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设施和工具,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
3、节省商品在途积压,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同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减少损耗。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合理利用泊位,减少杂费。
7、改进海运配载,减少空仓和船货不适应现象。
8、考虑国内运输段,尽量做到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的“四就一直”物流策略。
九、全球化采购发展的推动力
1、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全球化分布。
2、生产企业和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步全球化。
3、多式联运和国际航线的形成使得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成为可能。
十、全球化采购的优势
1、可以扩大供应商的比价范围,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2、可以利用汇率变动进一步降低商品购买成本。
3、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化和程序化。
4、实现生产企业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
5、实现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
十一、全球化生产的优势
1、可以更好的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2、可以获取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3、可以避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限制,更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
4、可以降低运输、储存、搬运装卸等物流费用,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6、可以获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十二、全球化配送对国际物流系统的要求
1、对国际物流作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2、对国际物流系统作业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3、对配送商品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十三、全球化配送的问题
1、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导致存货水平上升。
2、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影响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3、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导致配套的售后服务难以同步跟上。
4、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造成货款难以及时回收,造成坏账损失。
5、由于配送距离较长,相应的配送费用较高,产品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6、跨国配送往往会受到双方政府贸易管制的影响。
7、货物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受到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三节
十四、三大规则
十五、《海牙规则》存在的问题
1、较多的维护了承运人的利益,在免责条款和最高赔偿责任限额上尤为明显,造成风险分担不均衡。
2、未考虑集装箱运输形式的需要。
3、责任期间的规定欠周密,出现装船前和卸货后两个实际无人负责的空白期间。
4、单位赔偿限额太低,诉讼时效太短,适用范围过窄。
5、对某些条款至今未能统一,容易引起争议。
第四节
十六、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3、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绿色物流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5、物流产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6、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7、智能化。
8、柔性化。
第一节
一、国际物流的定义
国际物流(IL)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它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国际大流通或大物流。
二、广义和狭义的国际物流
广义:各种形式的物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入与流出。
狭义:与一国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
三、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并使国际物流系统总体效益最大。
四、国际物流的特点(北京2006年10月简答题)
1、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2、高风险性
3、物流信息化具有先进性
4、主要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五、国际物流的分类
根据货物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国际逆向物流。
第二节
六、国际物流子系统
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1)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2)创造空间效益。
3)两段性:国内运输段和国际运输段。
4)国内运输段主要工作:发运前的准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工作。
2、外贸商品储存子系统
创造时间价值。
3、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短距离搬移;联接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创造空间效益。
4、进出口商品流通加工和检验子系统
5、商品包装子系统
1)运输标志(唛、唛头,包括目的地名称;收、发货人的名称代用简字或几何图形以及件号)
2)提示性、警告性标志
货物性质:易燃易爆、有毒、爆炸物等。
操作方面:小心轻放、保持干燥等。
6、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特点: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
七、国际物流网络系统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心问题
1、确定进出口货源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和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确定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合理布局。
2、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前提下,确定国际商品有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和数量,确定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的重大战略、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
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国国际贸易的总体规划。
2)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级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3)国际物流网络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要留有余地以备将来扩展。
八、国际物流网络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范围和规模,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多的物流总体目标。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设施和工具,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
3、节省商品在途积压,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同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减少损耗。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合理利用泊位,减少杂费。
7、改进海运配载,减少空仓和船货不适应现象。
8、考虑国内运输段,尽量做到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的“四就一直”物流策略。
九、全球化采购发展的推动力
1、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全球化分布。
2、生产企业和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步全球化。
3、多式联运和国际航线的形成使得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成为可能。
十、全球化采购的优势
1、可以扩大供应商的比价范围,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2、可以利用汇率变动进一步降低商品购买成本。
3、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化和程序化。
4、实现生产企业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
5、实现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
十一、全球化生产的优势
1、可以更好的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2、可以获取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3、可以避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限制,更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
4、可以降低运输、储存、搬运装卸等物流费用,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6、可以获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十二、全球化配送对国际物流系统的要求
1、对国际物流作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2、对国际物流系统作业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3、对配送商品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十三、全球化配送的问题
1、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导致存货水平上升。
2、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影响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3、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导致配套的售后服务难以同步跟上。
4、由于配送距离较长,会造成货款难以及时回收,造成坏账损失。
5、由于配送距离较长,相应的配送费用较高,产品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6、跨国配送往往会受到双方政府贸易管制的影响。
7、货物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受到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三节
十四、三大规则
生效日期 | 内容 | |
海牙规则 | 1931-6-2 | 1、承运人最低限度的义务 2、承运人运输货物的责任期间 3、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 4、承运人免责 5、索赔与诉讼时效 6、托运人的义务和责任 7、运输合同无效条款 8、适用范围 |
维斯比规则 | 1977-6-23 | 1、扩大了规则的适用范围 2、明确了提单的证据效力 3、强调了承运人及其受雇人员的责任限制 4、提高了承运人对货物损害赔偿的限额 5、增加了“集装箱条款” 6、诉讼时效的延长 |
汉堡规则 | 1992-11-1 | 1、承运人的责任原则 2、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3、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 4、对迟延交付货物的责任 5、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6、托运人的责任 7、保函的法律地位 8、索赔通知和诉讼时效 9、管辖权和仲裁规定 10、规则的适用范围 |
十五、《海牙规则》存在的问题
1、较多的维护了承运人的利益,在免责条款和最高赔偿责任限额上尤为明显,造成风险分担不均衡。
2、未考虑集装箱运输形式的需要。
3、责任期间的规定欠周密,出现装船前和卸货后两个实际无人负责的空白期间。
4、单位赔偿限额太低,诉讼时效太短,适用范围过窄。
5、对某些条款至今未能统一,容易引起争议。
第四节
十六、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3、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绿色物流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5、物流产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6、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7、智能化。
8、柔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