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辅导(3)(2)
时间:
未知2
经济类
三、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概述
1、概念: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
2、作用:
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说明总体的集中趋势;用于不同空间、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
3、类别: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二)算术平均数
Ⅰ、基本形式
算术平均数= 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在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属一个总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
Ⅱ、计算方法(按资料是否分组)
1、简单算术平均法(未分组):
2、加权算术平均法(分组):
(1)单项式分组:P70
(2)组距式分组:x=组中值,即用组中值代替各组标志值的平均值时(近似)
几点说明:(1)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受两个因素影响:各组标志值;各组权数
(2)还可用另一形式表示:
(3)若各组单位数相等, (权数相等情况下,加权=算术)
Ⅲ、两个重要的数学性质:P73
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指标志值减平均数之差)之和等于零。
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三)调和平均数H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Ⅰ、计算公式
简单调和平均法:H= 加权调和平均法
Ⅱ、调和平均数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调和平均数常用作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
1、明确所求指标的分子是什么,分母是什么。(经济意义)
例:销售平均利润率= 平均奖金
2、应用原则:已知分组标志值为x
另:知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知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运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例题:
某公司下属三个公司销售情况
部 门销售利润率(%)x 销售额(万元)f利润额(万元)m
A121000120
B102000200
C71500 105
合 计—4500425
求三个部门的平均利润率即该公司的销售利润率。
(四)几何平均数G
1、含义:n个比率乘积的n次方根。
2、计算公式:G= 3、适用:
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例: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合格率
适用条件:(1)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
(2)相乘的各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五)众数和中位数
Ⅰ、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单项式数列确定众数
2、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
(1)次数最大组即为众数所在组
(2)众数近似值的计算:P77
说明:P78
Ⅱ、中位数 ——标志值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1、未分组资料中位数的确定。
(1)排序;
(2)n+1/2位置为中位数(奇数——直接对应数,偶数——中间两数平均值)
2、分组资料中位数的确定
(1)单项式
①计算 确定位次
②用较小或较大累计次数法确定所在组
③该组对应值即为中位数
(2)组距式
①②同上,③计算中位数近似值:P80
(六)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2、在一定情况下,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3、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
四、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
2、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
(二)全距:R= (说明总体标志值变动范围)
注意:组距式数列R=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
(三)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
1、平均差AD含义——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均值。
平均差越大,说明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平均差越小,说明总体标志值分布越集中。
2、平均差计算方法
简单平均法:AD= 加权平均法
3、平均差系数(相对数): 常用于比较不同水平同类现象、不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
(四)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1、标准差含义 :同平均差,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2、标准差计算方法
简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3、标准差系数:
(五)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Ⅰ、交替标志含义——只表现为是或否、有或无的标志。
Ⅱ、交替标志标准差的计算
规定:
表现单位数标志值
是1
否0
1、成数——表现为是或否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N= “是”成数: “否”成数: p+q=1
2、平均数
3、标准差
例如:合格率为95%,标准差为
(六)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
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
(完了,不支持公式,公式一个也显示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