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自考 > 学习方法 >

自考五日听前辈谈自考

时间: 未知2 学习方法
  第一日走进自考
  什么是自考,为什么选择自考,其实可能大家看过类似的文章不在少数。但很多说法只是很书面式的,实际在社会上,自考到底是什么样子,可能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在一些前辈面前,我不敢言资格,但算来我自考也有些年头了,而且在国企和民营企业等很多单位工作过,算来还有些发言权,原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验。
首先,有些同学经常问自考学历到底好不好,而这个问题本身问得就很有点问题。好与不好都是形容词,永远是相对的,如果拿自考与其他成人学历相比,自考绝对是最有优势的。在就业的时候,很多单位只招统招生,如果一旦对方表明了观点,持其他成人学历的学生就会离开。而如果你持有自考学历,你可以再问一下,我是自考生,可以吗?以我的经验,很多公司的可能会给你一次面试机会,因为他们会觉得自考生比较能吃苦,可能会能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在继续进修方面,自考虽学历然受到一些限制,但考上名校的自考生并不在少数,而且很多人把考研看成是自考生解决学历差异的唯一出路,这不无道理。但社会上也充斥着一些言论,认为自考比统招还要好,这也是有些问题的。这个问题争论很大,唯学历论、唯能力论双方的争执很大。我也不奢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想告诉像我一样想踏踏实实自考的同学们,在我看看来,抛开个人能力不论,仅从学历上讲,自考学历是比不过统招学历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论在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方面。所以如果你有机会上统招,请千万不要放弃,你可以业余再修一个自考的二专业,这并不冲突。而能力跟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关,并不是自考生的能力就一定比统招生好,反之亦然。
  其次,到底自考适合什么样的人学习,自考在设立之初,本来是给在职人员进修之用的,所以并不适合全职脱产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培训学校里脱产学习,这本身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全职学习毕业之后,将与统招生竞争就业,他们的学历比你的要硬气,这场仗如何打?但如果你想过吗?如果你一直是业余学习,虽然可能从事的工作比较基础,但毕业的时候,你会有宝贵的工作经验,这可能会对你的帮助很大。但有些同学的年龄很小,家里可能不太放心,或者想体验大学生活,如果是因为这样的说法,而且全职学习自考,也是我能接受的,但请尽量在学习过程中去打些零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将对你适应社会,有很大帮助。
  再次,自考的难度问题,不得不提一下。他与其他考试不同,他属于宽进严出,没有任何入学考试,但必须考完规定的所有科目,而这些科目都是大学的内容。而成考这类考试,有一个入学考试,考核的是高中内容,一旦考入学校之后,一般都能毕业,属于严进宽出。自考的考试要比其他考试困难很多,而且很多时候,很多科目是有冲突的,也就是说,最快也要2年才能考完全部科目,如果稍有差池,考3-4年也是很正常,自考的平均毕业年限是5年。时间长,难度大,导致了很多同学的半途而废,所以在我看来,在考自考的同学和能考过自考的同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才是真正的自考精神。
  最后,说了这么多,对大家只是个参考,而是否选择自考,还是要你自己的下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可能看似不大,但可能会是你人生的意义非凡,我当时没有能考上高中,中专毕业就开始了自考,到现在走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我却从没有后悔过,我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是和自考有关的,也通过自考认识了很多朋友,甚至是我的合伙人,自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以我是一个自考人为荣。同学,如果你已经决定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加入我们的行列吧,让我们一起以自考而自豪吧!
  第二日择业与就业
  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命运,这句话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我觉得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说是表面的含义,今天的决定影响以后的发展,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要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自考也是一样的,你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就选择什么专业,这应该是天下至理了。但我们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那?恐怕很多朋友自己都不太清楚,不过不要紧,事面上很多职业测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其中霍兰德的测试表格恐怕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花点时间,来做一下这个测试,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明确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选择了,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表明你适合做管理工作,那到底哪个专业更适合你那?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金融管理?还是其它什么专业?
其实用一个很简单方法,加权值法,就可以轻松解决。根据考察对象,列出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指标,然后按指标的重要程度非配分值,最后按考察对象逐个打分,计算得分,最高分的就是最佳选项。
  例:以我的情况为例,考察指标如下,所有权重总合为100分。
  证书含金量: 这点比较重要,所以给于20分
  难度:    这点是主要考虑因素,也给于20分
  取得学位难度:这点在我看来不是太重要所以给于10分
  就业情况:  这对我来说也比较重要,给与于20分
  衔接度:   我专科是学计算机,对这点不是很关心,所以给于10分
  个人偏好:  对这两个专业,在心理上有比较强烈的偏好,所以给于20分。
  然后第二步就是按选项打分
  证书含金量: 但两个都是自考文凭,人大和外经贸都是不错的主考院校。所以都给于20分
  难度:    个人感觉金融设计数学和财务知识方面相对较多,所以难度较高,分别给与20,15。
  取得学位难度:因为人大要求65拿学位,所以这点上只能得7分。
  就业情况:  从就业面上来说,可能商务管理更为宽泛,所以给于20分。
  衔接度:   基本上都与我的专科无关,所以只给于5分。
  个人偏好:  对商业上有绝对优势的心理偏好,所以给于20分
专业
证书含金量(20)
难度(20)
取得学位难度(10)
就业情况(20)
衔接度(10)
个人偏好(20)
合计
商务管理
20
20
7
20
5
20
92
金融管理
20
15
10
15
5
12
77

  综合上述结果,商务管理取得 92 高于金融管理,所以理智的决策者,应该选择商务管理。
  加权值法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非常有效,在现实中工作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只要你尽可能的不要遗漏参考指标,各指标重要度权衡得到,用该方法做出的决策,是你在事前所能作出的最为理智的决定了,当然也不排除时候发现更好的选择,但如果你各项指标没有明显错误,用该方法做出的决择已经是你事前能作到极限程度了。
  我已经多次应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了,希望大家也能更好的利用他。我自己列出了几条经验。
  1、越复杂的问题,这个方法越有效,如果考察项比较少,或者权重相对集中,基本上可以直接选择,不用列表加权了。
  2、尽量多的列出考察目标,不要遗漏,可以征求朋友的意见,他们只是给你提出指标项,并不影响你的考评偏好,这样就可以很得借用他们的经历和阅历,尽量做到全面。
  3、重要度要相对分散,不要给一两个项目太高的权重,否则会产生权重不够用的显现,不过已开始不太容易掌握,可以先打一个估计数,然后再慢慢修改权重值,以求合理。
  另外还有几点选择专业时候的小建议,大家可以参考:
  1、首先不得不解释一个的问题,这是很多朋友总问得问题,自考规定,如果要拿到本科毕业证,必须先有专科毕业证,也就是说不能高中毕业直接考本科,当然你可以专本连读,只要在本科毕业前拿到专科学历就可以。如果不是同一专业,就要提前半年办理好接考手续就可以了。
  2、热门和冷门专业往往是相对,在不同时期,可能情况完全不同,一般来说自考 汉语言文学、法律、会计、计算机、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都是老牌的热门专业,但新兴的一些专业也很有前途,例如 商务管理、物流、游戏开发,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把在一个行业里做专,我个人的意见是很多传统热门专业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新兴专业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我建议选择新兴专业,我自己本科就放弃了计算机专业,选择了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
  3、借用自考渠道的学历有几种,大家要分辨清楚,有些专业是委托开考专业、学历文凭或应用技术类专业,这类专业的证书效力与自考是有区别的,也就是常说的小自考,大家一定要分辨清楚。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句话,只有先仔细的择业,才能更好的就业。到此为止,我们的报考流程已经有了个好的开始,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继续努力吧,我的朋友。
  第三日报考的艺术
  自考的报考是困扰同学们的问题,报多了浪费时间金钱,报少了心有不甘,到底如何才能合理的报考,迅速的通过考试那?我总结了一下经验,不外乎如下几点:
  1、到底要报考多少门,是我们最先遇到的问题,自考每个专业都是十几门课程,如果按专科三年,每年2次考试来计算,则每次报考四门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如果有同学能有余力,多报几门也无不可,但一定要视科目的难度,量力而为,但也不要报得太少了,一则浪费时间,如果一次两门,会让你的毕业遥遥无期,二则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自考观念,没有压力,很难有动力,而且报四门,可能会能通过两门,但如果只报两门,也许会全军覆没,这样的打击对新同学可能有点太大了。
  2、报考的第二步是看自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如果有当期的考试安排最好,如果没有的,去年的也可以参考,因为每年自考的考试安排基本是确定的,10月是最后两周的周末,4月有可能会避开五一,提前一周,而科目顺序是不变的,大家可以看下日历就知道个大概了。其实这里最要注意的是,有些科目一年只考一次,还和别的科目冲突,这时候一定要以这些科目优先,不管它到底有多难,否则万一有个闪失可能耽误你整整一年。其次就是考试时间的安排,如果考两个周,每周考两天,则尽量选择每天一门考试,这样时间分配比较平均,如果都集中在第一周的两天上下午考4门,就太过紧张了,不利于复习。另外,如果你已经选定了专业,就要先考专业课,因为这些课程往往一年只考一次,如果对专业选择还有疑虑,不妨从公共课下手,免得换专业浪费。
  3、第三步,首先要翻看一下历年考试的卷子和教材。看过教材对这门课程有个大概的理解,明确了课程的大概内容和难度。然后找齐几分理念的试题,看一下题型,对考核难度也好有个把握,明确背记和理解的题目所占的比例,把需要大量记背的科目合理的安排到多个考期去,不要太集中,因为这类科目可能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然后尽可能多的找前辈们打听一下各门课程的考试情况,学习的难度,考试的难度等等,而且自考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色,他们往往会有一些这门课程的学习技巧,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最后一步才是报考,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当地的自考办规定的时间和流程报名,仔细阅读说明,一般的程序是先注册,后报考,然后照相,之后是拿准考证,最后才是看考试安排,千万要把时间记牢,否则过时不候的。
另外,建议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自考学习计划,把每期考什么科目,都列在一张表上了,避免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每次考完,如果考试顺利,可以考虑增加科目,如果遇到苦难,也好适当调整计划,延长考试时间,如果你能够顺利的,计划,执行,检查,修正,那么自考报考,对你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第四日自学还是求学
  每次报考科目的多少与学习方式的关系其实也是很大的。记得在五日谈的第一天,我向大家提过脱产自考和业余自考的一些区别,自学还是求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就详细分析一下。
  自考设立之初,本来是给在职人员自学进修之用,开展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专门提供自考相关的培训,自考的同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辅导的,一种是完全自学的,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少同学选择,到底是为什么哪?
  首先是经济问题,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经济比较紧张,再额外支出培训费用,他们会觉得太困难了。
  其次是时间问题,有些同学的工作需要倒班,时间根本不固定,所以没有时间去接受辅导,。
  再次是地点问题,有些科目的培训不是很常见,有些名师的课程更是只在某个学校才有,这可能会离你家很远,下课回来可能会很晚,交通和其他方面多有不便。
  最后,一般纯自学的同学,自制力和耐力都很好,否则辛苦工作了一天,很难还能再有精力看书。
  我一向是很佩服那些纯自学通过自考的同学,但我自己并不是这种人,我几乎所有的科目都报了辅导,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我的一直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到里面,我会选择我能找到的最好的课程去听,一般这些导师都是学科的带头人,他们的讲解不光有利于你记忆考核内容,还会向你展示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这让我的学习事半功倍。
  其次,我的自制力虽然不是很弱,但工作的辛苦让我回家之后只想休息,但如果报了辅导班,花了钱就会有一种压力,有导师在上面讲,这种监督作用,会比一个人在家浪费时间好很多。
  最后,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朋友,他们其中很多人是很优秀的,又与我是同行,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而且我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我一直选择了接受辅导。
  如过你倾向于选择接受辅导,我们可以再探讨一下这方面的东西。目前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安排学制分为全日制和业余版,而如果按学时来分,则分为精讲(慢班),强化(快班),冲刺(串讲班)。我来就这两种方式详细说一下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劣。
  全日制
  1、提供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对年龄较小的同学和自理能力差的同学非常有好处,提供这类培训的培训机构一般是依托某知名大学建立了,他们有固定的校舍和比较完善的教学设置,也能为你解决食宿问题。
  2、学制比较固定,而且全职学习可能会增加通过率和通过科目,可以缩短学习的年限。
  业余制
  1、一般业余班的师资比全日制的要好,这点可能很多同学很难理解,但事实却是如此,名牌大学的一线教授,平日是需要带本校的学生,没有时间辅导自考生,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外出授课,所以一般的全日学校师资都不如业余制的。有极个别有欺诈嫌疑的培训机构,甚至会聘应届毕业生做讲师,宣传上会说是某知名的大学的师资,其实只不过是那个学校的毕业生,教授和毕业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本科生教授本科生,实在是有点...。
  2、价格低廉,因为课时、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的原因,一般业余培训的费用会比较低廉。但也遵循一般的自考自费规律,艺术设计类最贵,经济管理类其次,理工科再次,最便宜的是文史类科目。
  3、有利于拓展交际圈,参加业余班的同学,一般是已经工作了的同学,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在学习上你们可以互相帮助,生活上可能他们会对你有更多帮助。经常会有同学通过辅导班的同学找到工作的。而且导师一般也会针对这个特点授课,在课程中加入更多书本之外的内容。
  下面我再解释一下慢班、快班、串讲的区别
  慢班
  顾名思义,一般是课时较长的精讲班,其实这类班除了课时长之外还有两个一般同学不易发现的特点,就是结课早和每节课之间的间隔长。节课早,就在为同学们在考前留出了充分的复习时间,每节课的间隔长(常常是一周只有3个课时),是给同学们留出复习时间。对于比较难通过的高数和英语,或者是初学,报这种课程再好不过了。
  快班
  这类课程一般是在考前2个月左右,高密度的集中授课,非常有利于提高成绩,很适合学习不太难得或者是只需要背记的科目,如果你已经考过一次这个科目了,得分在30-40分,不如报个快班巩固一下。
  串讲
  大家一定要记住,串讲不是漏题,至多导师只能凭经验压题,但风险会很大的,我更愿意把串讲看成是老师带着大家把知识点从新梳理一遍,有助于理解性记忆。另外,有些时候,导师确实可以划掉一些肯定不考的题目,为你的复习带来很大方便。
  根据上述的情况,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慢半外加串讲,还是只听快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我还是有几点要嘱咐的:
  1、选择培训机构,首先要看该机构是否有相关资质,现在有些虚假的培训机构,打出虚假广告,号称可以漏题,招摇撞骗,大家一定要谨慎提防,记得索要学费的发票,为以后可能的纠纷留下凭据。
  2、其实授课效果的好坏不是特别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师资。一些名师素有口碑,同学们可以上网搜搜,应该不难找到他的相关资料,实在不行,可以去自考论坛发帖询问。
  3、最后一点,能试听最好去试听一下,真金不怕火练的,知名的培训机构基本都会允许试听。
  第五日学习与应试
  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对应试技巧的掌握,对于能否通过考试才是至关重要的,导师不错,但自己不努力,学无所成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应试技巧不好,使考试成绩大打折扣,也是得不偿失的。下面我就把我个人的一些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学习方法:
  到底先要看什么,试卷、大纲、教材还是辅导?如何看哪?
  首先,不得不说,自考有很大的应试成分在里面,通过才是硬道理。所以第一位重要的,是历年的真题,这些题目都是出题人思路最直白的展现,而且一般记背的课科目还有很高的重复率,所以这个是首先要掌握的。找到至少上三次的试卷和答案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拿来做一下试卷分析,都有什么题型,分值如何,千万不要大意,觉得自考大概也就那样了,不外乎哪几种题型,要知道,自考中英合作专业有一门《商务交流》是没有选择题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最后计算题,每年都是固定的几个题型。如果你考前能知道这些话的,通过率会大大提升。然后第二步要看考题都出自于哪一章,分值大,重复率高的章节,一般就是重点章,自考很多科目章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章是非常明智的。
  其次,就应该是大纲了,很多朋友不看大纲,我觉得这种方法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因为出书人和出题人一般不是一位,但他们都是参考考核大纲来完成工作的,所以大纲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般考核要求里会明确写明是识记、领会还是应用,这三个层次,一般是分别对应了,选择名词、简答论述和应用计算。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方法复习。但也有个别科目不是按大纲出题,比如中英合作各专业,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再次,才是教材,教材因为比较厚,不适于突击或者初期形成感性的认识,但却是自考的根本,一般情况,没有超出教材内容或水平范围的题目。所以大家有时间,是要多看教材的,试卷和大纲天天盯着,也是通不过考试的。至于教材怎么看,这个问题,比较有分歧,有些同学是多次翻阅,有些同学是一次背记,各有各的好处,我一般的方法是,先通读一边,把该补充的知识要点,画在书上或写在旁边,有时候把每年考过什么题也写在旁边,我称之为:“把书读厚”。然后第二遍读的时候,会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比如:邓小平理论中的一道题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则可以缩略为,问题:三产意义答案:1、市场体制2、经济素质国力3、就业4、生活水平。题目一定要记住,免得出现最后背了很多题目,背混了的情况。但有些同学一定会问问,答案的第一点,为什么不缩成完善体制,缩略成市场体制就没有动词了,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缩略的,但后来发现不太实用,因为一般这类考题,只要要把方向把握对了,换词是没有问题,比如提高,可以改成增加之类的词汇,只要不写成反意词,一样是满分,所以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记忆力。最后把这些精简过几次的重点都总结到几张纸上,然后背记,背不下来的画个标志,回过头来再背,越背越少,我称为“把书读薄”,最后剩几道题,我称为“老大难”,一般是这类题目是  超级老旧与现实严重脱节,而且又长,又难理解,对于这样的题目,稍后在应试技巧里说明如何对付他们。
  最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作辅导书,但市面上的辅导书良莠不齐,写得好多,不敢拂其美,但有些实在是写得莫名其妙,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大家选择的时候,可以尽量多听听前辈的意见,可以少花冤枉钱。很多时候,我买套辅导,只是为了要他的那几套带答案的历年试题,也会把所有的选择都做一遍,然后对书查错,并且按知识点背一遍,也就是说,把选择题其他几个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都看一下,往往考试的时候碰不到原题,但会碰到他干扰项里的知识点,也算是歪打正着吧。不过辅导书里的答案和题目都可能有不少的错误,大家遇到不必惊慌,认为自己很多不理解的东西,其实大可认为确实是他们疏忽了。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家之谈,有些时候,有些科目的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应试技巧:
  对于应试技巧,有些学习刻苦的同学,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是本末倒置。但对我来说,我倒是觉得这是每个考生都应该具备的,其实某些时候,这种技巧是属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范畴,可能意义远远大于教材内容本身,所以大家还是探讨的一下好。我就用几个问题的方式来向大家说明:
  1、考试用什么笔答题最好?
  答:最好的是蓝色圆珠笔,因为试卷印刷字是黑色的,有些同学写的字歪歪扭扭,从左下斜到右上,几乎和题目分不清,让阅卷十分困难,如果使用差色的笔,会起到区分作用,至少不会让阅卷人,一眼看去满篇密密麻麻的一篇黑,这样很不利于你得分。另外圆珠笔的好处就是,不会阴水,有些时候试卷的纸张不是太好,用签字笔容易阴水,影响阅卷,所以最好还是使用蓝色圆珠笔。
  2、自考是否有卷面分?
  答:当然有,但不是明确体现在试卷分数项里,而是影响文字题的得分,比如拿大学语文为例,你的作文如果写得歪歪扭扭,字迹不清,一定会影响成绩的。
  3、不会的题目,能否答对?
  答:如果是选择题,答对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一般的选择题都有逻辑,我们可以按照逻辑排除,可以大大增加正确率,比如大学语文有这样一道题
先秦时期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观点的是()。
  A 儒家
  B 农家
  C 法家
  D 道家
  答案:B
  这道题很典型,“并耕”两个字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学,即使把这道题给从没看过这本书的人,多半也能答对。而自考一般的题目会稍微复杂一点,但一般会有两个干扰项,一看就知道不是,最后两个选项让你犹豫,这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干扰项涉及的知识点,选择一个,也至少有50%的把握。
  4、如何对付“老大难”问题?
  答:对于这类怎么也背不下来的题目,可以利用短期记忆的方法,自考规定迟到半个小时之后才不许入场,如果你够沉着,可以在考场外拿着总结好的几页纸一直背到发卷子,然后再进入考场,拿到卷子马上翻后面的答题,看看有没有“老大难”,如果没有就放心了,如果有,就赶紧趁热打铁,当你写完答案,一看至少有5分入手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感觉啊!当然理工类的也可以一样的,把一些难记的公式和三角函数值之类在进场前最后背一遍,然后进去就马上写在草稿纸上备查,用不到就算了,如果刚好考到,岂不是白捡来的分儿嘛。
  5、文字题不论如何,回答得越多越好吗?
答:不是,如果是自己明确回答的题目,应该尽量简练,每一个要点要另起一行,让阅卷人能很容易分辨,他们都是按要点给分,只要不丢点就是满分。如果是遇到不会的题目,就要尽量多答了,自考阅卷规定,只要是回答了正确的要点就是满分,多答不扣分。如果遇到一些要点很多的题目,比如6个要点,而你忘记了其中的1、2个,但你清楚地记得是6个要点,这时候怎么办?很简单,把第二点换一种说法,写上去做为最后一点,阅卷人一眼看过去,写得都没有错误,6个要点又齐,往往会给你满分,这不就赚到了吗。
3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