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笔的手抡起大锤:砸墙汉3年自考拿到文凭
时间:
未知2
学习方法
冬日的早晨,走进位于丹东振兴区老洼岭苗圃小山坡的一处平房——— 砸墙汉李羡杰的家。一进屋,最抢眼的是迎面生了霉斑灰黑的墙。炕烧得很热,地上还开着散热器,可坐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房间内的阴冷,想来这墙的潮湿绝非一日所致。在这寒冷的屋子里,李羡杰在大铝盆里养的几条红色的鲤鱼却游得很欢快,那自由自在的样子,让人不觉也自在逍遥起来。
李羡杰说,这里最美的是春夏之际,山花烂漫,宛若“世外桃源”。
这里的确是个世外桃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李羡杰的心里,因为走出这里,行走于城市间的李羡杰是个砸墙汉,而在这个斗室里,他可以任意放飞自己的文学和大学之梦。
一块小木板承载的文学梦
“这块小木板陪伴我快20年了,我一直舍不得扔。现在只要写点什么,我还是习惯于垫着它。”李羡杰从炕柜下抽出一块一尺见方的木板,因长年摩挲,看上去光光的。
说起这块木板,还要回溯到19年前。那年,丹东市二建公司到凤城通远堡镇招工,年仅20岁的李羡杰应招进城当上了建筑工人。当时,和他一块进公司的有八九百人,12个人一个宿舍。远离父母,近无亲属,李羡杰的闲暇时间几乎都是在宿舍里看书打发掉的。
1992年,他陪一个工友报名参加写作学习班,没想到自己也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便于在床上书写,工友们给他弄了块小木板,李羡杰也从此开始了文学之旅。很快他的第一篇文字《灵与爱》在写作班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李羡杰很爱看书,尤其喜欢古文。初中毕业后,他在家闲呆了3年。那段时间,竟然是中国古典文学伴随着这个尚在青春期的男孩。面对艰涩的古文,他往往是头一天查字典,解决生字和词义,第二天通读和背诵,如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多数是有些叛逆的。李羡杰也不例外,那时他留着时髦的长发,穿着喇叭裤,看起来不免有些年少轻狂。不过李羡杰当时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克制,这些轻狂的行动通常是在他做完当天的古文功课后进行的。这样做的动力,只与一个孩子的毅力相关。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恪守自己定下的学习计划,除了喜爱,还是有点“私心”的。这些久远的文字使李羡杰在伙伴们面前说话相当有分量,这让他觉得很“体面”。
然而,这个和伙伴们相处很好的男孩和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很长时间几乎不和父亲说一句话。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他有自己能说话的地方。上初中以来,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多少缓解了内心的压力,他把年轻的心涌动的热情全部写进了日记,在日记里他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可以自由驰骋在自己的思想王国里。并且从那以后,李羡杰一直保持着这个好习惯,至今已写了几百本日记。
扎实的古文功底和多年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李羡杰的写作带来好处,在写作班的触动下,他一发而不可收。那段时间写了多少,发了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不过1996年的夏天,他一下子领取了1000多元的稿费,这个数目在当时颇为可观,足以安慰他下岗后曾一度失落的心。他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信心,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奋斗下去,借以改善下岗后给一家三口带来的生活困境。
没了稳定的工作,李羡杰把一切心思都用在写作上。虽然几个月的闭门创作让一家三口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的妻子并没有像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对他唠唠叨叨,相反,为了减少开支和让丈夫安心写作,她带着年幼的孩子暂时回到娘家,借以减轻他的压力。
“那时候,我的写作状态也非常好,自己感觉仿佛今天写,明天就能成名似的。”回忆起当年,李羡杰有些惭愧,“那时,我竟然还对老婆夸下海口:你等着,我一定能成功的!”
当然,写作并没有像李羡杰预期的那么成功。“等你写成名了,老婆孩子都饿死了!”是工友们点醒了他。
除了上班时一个班里的工友,李羡杰在丹东可以说人生地不熟,除了写作,他并没有其他的手艺。工友们说,你就跟着我们一块儿出大力砸墙吧,好歹咱爷们总得养活老婆孩子不是?在严峻的生活面前,握笔的手抡起了大锤。
一边砸墙一边自考
其实,李羡杰曾经很狂妄,即使在砸墙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心里都觉得文凭很毛,那一张纸有没有无所谓。
无疑,说这些话的当时,李羡杰是有些实力的。从1995年在满族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窗口上的女人》以来,即使在抡大锤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写作,他陆续发表的作品,累计已有10余万字。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表现,2002年他被一家杂志社聘为编辑。不过,只干了一年,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羡杰最终因为文凭不够进不了编而不得不离开。
“老李,其实你现在的这个水平够大专水平了。”这句话让李羡杰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的刺激,让他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 自考大学。那是2004年,李羡杰35周岁,已经断断续续砸了5年的墙。
砸墙的活儿虽然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拼的却是体力。抡一天大锤下来,整个人都散了架。因为工作量特别大,工友们常常聚在一块儿喝点小酒解乏,李羡杰喜欢这样的氛围,大家在一块儿推心置腹唠唠嗑儿。他也常常喝醉,没有人知道他是因为内心的敏感和苦闷还是因为陶醉于酒后的逍遥。
砸墙的时候,李羡杰是不能复习自考的功课的。那样的环境,捧一本自修大学,总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到了等活儿的闲暇时光,李羡杰常常在兜里揣一本小说,倚在墙根下,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静静地读。工友们都知道他的爱好,没人打扰他。更何况,他们都很敬重他。遇到活儿的时候,在与雇主讨价还价,或遇到一些麻烦事时,李羡杰总是被伙伴们推向前台。
有一回,李羡杰和工友们砸墙时遇到了点小麻烦,没想到雇主使横竟要用大砖头拍人,大家一时被镇住了,气氛有些僵持,这时李羡杰很沉稳地说:“大哥,现在是法制社会。”一句话,雇主耀武扬威的气焰不见了。事后,伙伴们纷纷称赞。在伙伴们的心目中,李羡杰相当于“军师”。
砸墙的活儿很不稳定,有时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元,有时几天没活。即使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每次考试前,李羡杰都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闭门在家复习功课。“这一个月不但不能挣钱,一家三口还要花钱呢。如果考不过去,怎么对得起老婆孩子呢?”这时候,李羡杰的压力是最大的。
妻子的活儿也很累,每天晚上李羡杰总是把买菜做饭的活儿揽过来,到菜市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成了这个大老爷们的必修课。回到家,李羡杰一边烧火做饭,一边看书。
三年的时间,李羡杰通过了13门自考科目,没有参加过一次培训,没有复考过一次,每门考试都是一次过关。2007年,李羡杰终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大专文凭。这时,他已经38岁了。
“虽然出了考场,我又是一个砸墙的,但那一瞬间的自信与骄傲值得我这样付出。而且,通过学习,我的写作更有理性、更有章法了。”今年,李羡杰又报了本科。他给自己定的计划是,2009年拿到本科毕业证。
夜深人静,月白风清。李羡杰逼仄的小屋孤灯摇曳,他朝着梦想的彼岸驶去。
李羡杰说,这里最美的是春夏之际,山花烂漫,宛若“世外桃源”。
这里的确是个世外桃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李羡杰的心里,因为走出这里,行走于城市间的李羡杰是个砸墙汉,而在这个斗室里,他可以任意放飞自己的文学和大学之梦。
一块小木板承载的文学梦
“这块小木板陪伴我快20年了,我一直舍不得扔。现在只要写点什么,我还是习惯于垫着它。”李羡杰从炕柜下抽出一块一尺见方的木板,因长年摩挲,看上去光光的。
说起这块木板,还要回溯到19年前。那年,丹东市二建公司到凤城通远堡镇招工,年仅20岁的李羡杰应招进城当上了建筑工人。当时,和他一块进公司的有八九百人,12个人一个宿舍。远离父母,近无亲属,李羡杰的闲暇时间几乎都是在宿舍里看书打发掉的。
1992年,他陪一个工友报名参加写作学习班,没想到自己也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便于在床上书写,工友们给他弄了块小木板,李羡杰也从此开始了文学之旅。很快他的第一篇文字《灵与爱》在写作班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李羡杰很爱看书,尤其喜欢古文。初中毕业后,他在家闲呆了3年。那段时间,竟然是中国古典文学伴随着这个尚在青春期的男孩。面对艰涩的古文,他往往是头一天查字典,解决生字和词义,第二天通读和背诵,如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多数是有些叛逆的。李羡杰也不例外,那时他留着时髦的长发,穿着喇叭裤,看起来不免有些年少轻狂。不过李羡杰当时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克制,这些轻狂的行动通常是在他做完当天的古文功课后进行的。这样做的动力,只与一个孩子的毅力相关。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恪守自己定下的学习计划,除了喜爱,还是有点“私心”的。这些久远的文字使李羡杰在伙伴们面前说话相当有分量,这让他觉得很“体面”。
然而,这个和伙伴们相处很好的男孩和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很长时间几乎不和父亲说一句话。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他有自己能说话的地方。上初中以来,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多少缓解了内心的压力,他把年轻的心涌动的热情全部写进了日记,在日记里他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可以自由驰骋在自己的思想王国里。并且从那以后,李羡杰一直保持着这个好习惯,至今已写了几百本日记。
扎实的古文功底和多年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李羡杰的写作带来好处,在写作班的触动下,他一发而不可收。那段时间写了多少,发了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不过1996年的夏天,他一下子领取了1000多元的稿费,这个数目在当时颇为可观,足以安慰他下岗后曾一度失落的心。他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信心,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奋斗下去,借以改善下岗后给一家三口带来的生活困境。
没了稳定的工作,李羡杰把一切心思都用在写作上。虽然几个月的闭门创作让一家三口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的妻子并没有像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对他唠唠叨叨,相反,为了减少开支和让丈夫安心写作,她带着年幼的孩子暂时回到娘家,借以减轻他的压力。
“那时候,我的写作状态也非常好,自己感觉仿佛今天写,明天就能成名似的。”回忆起当年,李羡杰有些惭愧,“那时,我竟然还对老婆夸下海口:你等着,我一定能成功的!”
当然,写作并没有像李羡杰预期的那么成功。“等你写成名了,老婆孩子都饿死了!”是工友们点醒了他。
除了上班时一个班里的工友,李羡杰在丹东可以说人生地不熟,除了写作,他并没有其他的手艺。工友们说,你就跟着我们一块儿出大力砸墙吧,好歹咱爷们总得养活老婆孩子不是?在严峻的生活面前,握笔的手抡起了大锤。
一边砸墙一边自考
其实,李羡杰曾经很狂妄,即使在砸墙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心里都觉得文凭很毛,那一张纸有没有无所谓。
无疑,说这些话的当时,李羡杰是有些实力的。从1995年在满族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窗口上的女人》以来,即使在抡大锤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写作,他陆续发表的作品,累计已有10余万字。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表现,2002年他被一家杂志社聘为编辑。不过,只干了一年,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羡杰最终因为文凭不够进不了编而不得不离开。
“老李,其实你现在的这个水平够大专水平了。”这句话让李羡杰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的刺激,让他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 自考大学。那是2004年,李羡杰35周岁,已经断断续续砸了5年的墙。
砸墙的活儿虽然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拼的却是体力。抡一天大锤下来,整个人都散了架。因为工作量特别大,工友们常常聚在一块儿喝点小酒解乏,李羡杰喜欢这样的氛围,大家在一块儿推心置腹唠唠嗑儿。他也常常喝醉,没有人知道他是因为内心的敏感和苦闷还是因为陶醉于酒后的逍遥。
砸墙的时候,李羡杰是不能复习自考的功课的。那样的环境,捧一本自修大学,总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到了等活儿的闲暇时光,李羡杰常常在兜里揣一本小说,倚在墙根下,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静静地读。工友们都知道他的爱好,没人打扰他。更何况,他们都很敬重他。遇到活儿的时候,在与雇主讨价还价,或遇到一些麻烦事时,李羡杰总是被伙伴们推向前台。
有一回,李羡杰和工友们砸墙时遇到了点小麻烦,没想到雇主使横竟要用大砖头拍人,大家一时被镇住了,气氛有些僵持,这时李羡杰很沉稳地说:“大哥,现在是法制社会。”一句话,雇主耀武扬威的气焰不见了。事后,伙伴们纷纷称赞。在伙伴们的心目中,李羡杰相当于“军师”。
砸墙的活儿很不稳定,有时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元,有时几天没活。即使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每次考试前,李羡杰都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闭门在家复习功课。“这一个月不但不能挣钱,一家三口还要花钱呢。如果考不过去,怎么对得起老婆孩子呢?”这时候,李羡杰的压力是最大的。
妻子的活儿也很累,每天晚上李羡杰总是把买菜做饭的活儿揽过来,到菜市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成了这个大老爷们的必修课。回到家,李羡杰一边烧火做饭,一边看书。
三年的时间,李羡杰通过了13门自考科目,没有参加过一次培训,没有复考过一次,每门考试都是一次过关。2007年,李羡杰终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大专文凭。这时,他已经38岁了。
“虽然出了考场,我又是一个砸墙的,但那一瞬间的自信与骄傲值得我这样付出。而且,通过学习,我的写作更有理性、更有章法了。”今年,李羡杰又报了本科。他给自己定的计划是,2009年拿到本科毕业证。
夜深人静,月白风清。李羡杰逼仄的小屋孤灯摇曳,他朝着梦想的彼岸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