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2015年《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教育目的

时间: 家辉2 资讯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目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教师的教学目标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不可测量,目标可以测量。

  二、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因此,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具有主观性。教育目的又是一种理想,它同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在漫长的教育实践历史进程中,人们从各自的理想出发,赋予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以不同的内涵。如柏拉图、拉伯雷、卢梭、梁启超等。

  (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与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表述

  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以下五育:

  (1)德育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①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和自学能力;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4)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很多。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①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需求、兴趣爱好、价值指向、创造潜能铸造了干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以往的教育,一般只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针对教育的这种弊端,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教育模式、评价方案,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5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