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2015年江西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课堂管理

时间: 家辉2 资讯

  (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

  (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

  (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2)群体凝聚力;

  (3)群体极化;

  (4)从众;

  (5)群体规范;

  (6)课堂气氛;

  (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发展三个阶段: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6.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

  (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

  (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

  (4)促使学生在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

  (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期待行为时,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冒险偏移 ②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积极和消极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

  (1)相互影响阶段;

  (2)优势意见阶段;

  (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将课堂气氛分为三种形式: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15.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领导方式;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教师的焦虑水平。

5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