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前检测题及答案(2)

时间: 思晴2 资讯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前检测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西汉时期的文教政策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是教育历史性的表现。

  2.【答案】B。解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

  3.【答案】C。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教育劳动起源说的重要代表人物。

  4.【答案】B。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答案】B。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6.【答案】A。解析:我国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学科课程。

  7.【答案】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8.【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题目中老师在课堂上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9.【答案】A。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强调教学中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0.【答案】D。解析:班主任老师进入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这体现了劳动空间由学校之内延伸到了学校之外.是教师劳动空间广延性的表现。

  11.【答案】D。解析: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12.【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3.【答案】A。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4.【答案】D。解析: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5.【答案】D。解析: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16.【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17.【答案】D。解析:“练好钢笔字有助于新学习毛笔字”说明练习笔字在前,学习毛笔字在后,因此这种迁移属于顺向迁移。“有助于”说明这种迁移是正迁移。故题干所述属于顺向正迁移。

  18.【答案】D。解析: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19.【答案】C。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20.【答案】B。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21.【答案】D。解析:“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和记忆中要做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因此,认为义务教育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3.【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对问题解决起着阻碍作用。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故题干说法错误。

  24.【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长期保持随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5.【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实施过程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晓之以理开始,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7.【参考答案】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8.【参考答案】

  (1)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就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

  (4)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联系或有组织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9.【参考答案】

  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个体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态度改变等。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斥责了他并要求放学时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给了学生四块糖看出对学生的肯定,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材料中,体现了德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规律,分别是: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过疏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了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为道德行为的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过奖励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内心矛盾冲突,最终通过自己内部思想认识的转化实现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31.【参考答案】

  (1)案例中该教师采取了问答法。问答法又叫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得出“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一答案。

  (2)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谈话法的缺点是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

  (3)在教学中,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做好提问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猜你感兴趣:

1.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

2.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附答案

3.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填空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4.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附答案(2)

5.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9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