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2)
2017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二)
11.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
品质:广度、转移、分配和稳定性。
广度的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个体的知识经验
转移的影响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人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稳定性的影响因:(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个人的主观状态
1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和位置 (2)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即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方法、时间、态度(口诀:端正态度,用好的方法,在对的时间,根据材料,完成一定程度的记忆任务)
13.记忆能力的培养方法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理解
(3) 深度精细加工,促进知识理解 加工
(4) 组块化策略+多重编码 加工
(5) 合理使用记忆术 记忆术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
(7) 拓展练习机会,提供时间机会 应用
14.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练习和经验
(3) 社会性经验
(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5.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1)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事物
(2)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3)能否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
16.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
(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
(4)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7.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学生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
(2)利用学科特点优势
(3)创设问题情境
(4)改进教学方法
(5)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
18.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特点
(1)对老师尊敬依恋;选择性怀疑
(2)对集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交往;责任感
(3)对作业自觉负责
(4)对评分认识到评分的意义
1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育中的应用
1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需求
3 自由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体精神
4 重视人文社科的设置
5 提倡情感性的师生关系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社会会互动性 学习是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的,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社会任务
情景性 知识是不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2)教学观
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情景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景教学。知识,学习与情景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学生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 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21.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1)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3)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学习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23.学习动机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2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5向学生提供榜样
6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4.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妥善进行惩罚、维护内部动机
3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4设置课堂环境、搞好竞争合作
5进行归因训练、促进继续努力
6利用反馈信息、给与适当评定
7进行成就训练、提高自我效能
2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目标+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组成的共同活动
2.机构+领导——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纪律+制度——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舆论导向——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舆论导向
5.个性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26.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7.班级管理的方法
1.常规管理——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及时引导+制止——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引导和制止
3.典型+平等——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
4.差异性,鼓励——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
5.自身素质——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28.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处理原则和方法
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处理原则
1.教育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3.客观性:避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随意处理问题
4.启发性: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5.有效性:用育人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事情
6.一致性:学校、家庭、社会力求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7.可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
8.冷处理:冷静、公平、宽容
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2.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
3.积极疏导,抓住教育的契机
4.掌握分寸,谨慎行事
5.即兴发挥,机敏幽默
29.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猜你感兴趣:
1.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卷及答案
2.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
3.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卷附答案
4.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5.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