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师德的灵魂。
A.加强修养
B.关爱学生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D.语法解释
4.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A.自然
B.教室
C.家庭
D.社会
5.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 )。
A.要求家长克服困难,严格要求学生
B.独立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学生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7.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B.自己做好了,学生自然会学好
C.不用对学生做出要求
D.教育学生走路时的身体姿势要端正
8.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发展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D.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起作用
10.王某担任某校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1.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苟慧生
B.常香玉
C.王汉伦
D.阎立品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1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14.“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 )朝。
A.秦
B.汉
C.唐
D.宋
15.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16.下列诗句与中国和西域的物质文明交流无关的一组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人汉家
D.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17.《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被称为“小调”,但带有明显的( )风格。
A.山歌
B.童谣
C.民谣
D.信天游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C.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19.司母戊方鼎发现于河南(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A.信阳
B.洛阳
C.商丘
D.安阳
20.我们仍在使用的以七天为一个星期的制度起源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西亚
D.古代中国
21.以下园林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
A.承德避暑山庄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拙政园
22.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虑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为有益。根据这段文字,“趣味”是指( )。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3.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做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做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24.新学期,某校新当选的学生会的7个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三个贫困生。如果上述论断都是真的,则推不出的是( )。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25.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寒食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皇帝
B.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春节: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26.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 )。
A.丰子恺
B.齐白石
C.张大千
D.徐悲鸿
27.《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
A.周作人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废名
28.中国古代记载的物理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
A.《营造法式》
B.《梦溪笔谈》
C.《墨子•墨经》
D.《天工开物》
29.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是( )。
A.安徒生
B.卡洛尔
C.巴里
D.普希金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二、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小学时,我非常喜欢问问题,然而我每次提问,都被老师否定了。有一次,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 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带着嘲笑的口吻问:“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
问题:(1)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7分)
(2)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7分)
31.材料
某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拆阅学生的信件,有一次发现学生乐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欢欢收”的信件,王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乐乐写给欢欢的求爱信,王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乐乐提出了批评。次日乐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出走。乐乐家长找到王老师理论并要求将乐乐找回,王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乐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请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王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7分)
(2)王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太湖的形成演变,一些学者认为:太湖形成是在全新世最高海面时,太湖平原受到了广泛的海侵,形成了一个大的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太湖及其周围的湖群就是由海湾——泻湖演变而来。
近几年来,我们对太湖湖底地形进行了大规模测量,对太湖的形成演变有了新的认识。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湖中既没有深槽也没有大规模浅滩,基本是一个平坦的湖底平原。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据测,这层黄土形成于距今1.1万~2万年间。黄土层表面除少量薄层淤泥外,湖水直接侵没在黄土层之上。
从以上湖底地形和沉积特征看,太湖的前身并不是海湾和泻湖,而是一个覆盖着黄土的冲积平原环境。在这黄土平原之上,曾陆续发现大量的古脊椎动物骨骼和古文化遗址。经考察发现,在太湖一带的许多湖泊的湖底,广泛分布着距今2500~5800年间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址。又,北宋《吴县水利书》称:“锷城西宁八年(公元1475年),遏大旱,窃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水湖乡千数里,而其地皆昔日邱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之,昔为农田,今日太湖也。”这说明在公元1475年干旱时,太湖曾干涸,湖底出现了古街道、古墓地。以上史实表明太湖及太湖平原众多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期人类历史时期。
太湖平原这些湖泊相继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影响,洪水泛滥,涝水内积。
根据这里的孢粉分析及历史资料记载,约1万年以来,太湖平原至少经历了四次相对的温暖湿润时期。第一次距今6千年前后。第二次距今2900~4000年,推测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1.5~2℃左右,当时海平面约比现在高,太湖平原上出现了许多湖泊沼泽。现在所发掘的大部分泥炭即形成于这一时期,这些泥炭层均直接覆盖在黄土之上。第三次大约是距今2千年,当时的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雨量增大,平原河流泛滥频繁。大规模地治理洪水,整治河流,疏通震泽“三江”,就在这一时期。太湖就大约形成和出现在这一时期,湖底多次发现的战国青铜剑及古井等,均表明了湖泊形成的历史。第四次是唐宋时期,据史料推测,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宋史•五行志》记载,苏州郡在这一时期就发生大小水灾16次之多,不少洼地积水成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海水上涨,海潮倒灌,人类围垦,河道淤塞,宣泄不畅。如太湖出口之一的吴淞江,北宋时宽14公里,海潮可倒灌到苏州城,以后因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垦,逐步束窄到2.5公里、1.5公里,现在已不到0.5公里,一些地方仅四五十米,排泄遏阻,水涝内渍,致使许多洼地相继集成湖泊。据载,东汉时期太湖面积约1580~1580平方公里,宋时已达2千平方公里,解放前为2500多平方公里,以后虽不断被围垦,现在仍有2428平方公里。总之,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放弃治理洪水、疏通河道的努力,但由于海潮倒灌,不断围湖造田,使河道排泄受阻,洪涝面积增加,扩大了湖泊,导致今天的太湖形势。
问题:(1)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泻湖”这一概念进行解释。(6分)
(2)文中所说的“新的认识”,包含哪几点?(8分)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教师只有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切地把快乐带给孩子,才能有效地影响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题目: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1000字以上。
下一页查看>>>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答案附解析